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低迷,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不定,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因素增多,国内长期积累的问题凸显,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为准确把握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特征,市统计局派出调研组分赴3个行政区、2个开发区进行经济形势调研,根据调研情况来看,全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
一、全市经济开局平稳
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71.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02亿元,增长3.3%,增幅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6.95亿元,增长6.5%,增幅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1.75亿元,增长9.3%,增幅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同期的12.7:58.2:29.1调整到13.4:56.5:30.1,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一)从生产端看,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工业生产增速趋缓,服务业稳步增长
1.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一季度实现农业增加值23.04亿元,同比增长3.3%,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受气温上升影响,农产品产量增幅明显。蔬菜产量3.02万吨,同比增长8.7%;禽蛋产量1.82万吨,同比增长0.8%。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养猪户盈利进一步提高。一季度生猪收购价格10.5元,同比增长43.0%。仔猪价格快速上升。由于前两年生猪市场低迷,致使当前能繁母猪存栏不足,仔猪产量下降,导致仔猪供不应求。加之饲料价格下降,一头育肥猪饲料费用约为800元,养殖利润空间大,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较高。
2.工业生产小幅回落。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1-2月回落0.7个百分点。中省企业生产继续下滑。一季度,全市中省企业完成增加值10.80亿元,同比下降4.3%,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11.2个百分点。其中,鄂钢完成增加值4.00亿元,同比下降7.1%;程潮铁矿完成增加值0.59亿元,同比下降15.5%。支柱行业拉动作用减弱。一季度,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十大支柱行业累计增长5.6%,较1-2月回落1.0个百分点;十大支柱行业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个百分点,较1-2月回落1.6个百分点,支柱行业对全市工业经济拉动作用有所减弱。部分区街增速回落。一季度,全市五区三街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74.82亿元,同比增长9.0%,较1-2月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葛店开发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9.72亿元,同比增长6.7%,较1-2月回落5.6个百分点;鄂城区完成增加值21.59亿元,同比增长11.8%,较1-2月回落0.4个百分点。梁子湖区、古楼街办和西山街办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35.5%、0.7%和26.7%。
3.服务业稳定增长。新型服务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一是金融业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69亿元,增长18.1%,是所有行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金融业占第三产业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7%上升至7.1%。二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步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行业增加值6.65亿元,增长5.1%,增速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增速达到48.4%,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三是营利性服务业发展较好。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10亿元,增长10.4%,增速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尤为迅速。一季度全市电信业务总量增速达到42.3%,同比提高18.8个百分点。
(二)从需求端看,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消费市场保持稳定,海关出口增长较快
1.投资增速大幅下滑。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77亿元,同比增长2.2%,增幅同比下降15.8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完成投资4.32亿元,同比下降28.9%,增幅同比回落45.8个百分点;二产业完成投资49.97亿元,同比增长3.4%;三产业完成投资100.48亿元,同比3.5%,增幅同比下降34.3个百分点。重大施工项目不足。一季度,全市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04个,比去年同期少21个,下降16.8%。投资到位资金放缓。一季度,全市项目到位资金143.89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
2.消费市场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16亿元,同比增长13.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零行业好于住餐行业。一季度,批零行业零售额累计增长14.6%,高于住餐行业8.8个百分点。从限上重点企业调研情况看,东风鸿泰、锦坤汽车一季度分别增长95.9%、63.3%;中石化零售额增长6.0%。分消费业态看,网络消费好于实体零售。据调研,一季度,唯品会的订单保持在13万单/天左右,同比增长96.6%,对消费品市场拉动力增强。
3.海关出口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完成出口总值3576万美元,同比增长16.1%,增幅同比提高22.4个百分点。葛店开发区出口额同比增长63.2%,其中人福药业公司出口额增长226.8%,拉动葛店开发区出口增长47.8个百分点。鄂城区出口额同比增长10.4%,其中鄂信钻石公司出口额增长28.1%,拉动鄂城区出口增长7.5个百分点。
(三)从运行环境看,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六涨一降一持平”的格局。食品烟酒上涨3.5%,衣着上涨0.6%,居住上涨2.7%,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3%,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4%,其他用品服务上涨0.8%;交通和通信下降2.9%;医疗保健价格持平。3月份,全市工业生产者价格总指数为93.5,同比下降6.5%。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下降21.3%,医药制造业同比上涨2.0%。
2.金融市场运行平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560.63亿元,比年初增加50.85亿元,同比增长13.7%;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366.66亿元,比年初增加29.57亿元,同比增长12.5%。
3.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截止3月底,全市返乡务工人员有7500人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其中在本地自主创业1400人,占比18.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50人。在“春风行动”招聘活动中,全市进场企业327家,共提供岗位11000个,进场求职人数9170人次,达成意向协议3276人,现场签订用工协议685人,其中返乡农民工占签订用工协议的21%。
(四)从效益端看,财政增收难度加大,企业效益有所好转,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1.财政增收难度加大。一季度,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9.39亿元,占年计划的26.6%,同比增长5.9%。其中,国税收入5.56亿元,占年计划的21.9%,同比下降1.6%;地税收入6.93亿元,占年计划的24.3%,同比增长0.6%;财政自管收入6.90亿元,占年计划的36.5%,同比增长19.6%。完成地方公共预算收入14.62亿元,占年计划的28.2%,同比增长8.2%。税收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比重52.8%,比上年同期回落4.4个百分点。
2.企业收入效益有所好转。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87亿元,同比增长0.45%,增幅较1-2月提高1.4个百分点。企业收入初显好转,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07亿元,同比增长12.3%。
3.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7元,增长8.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9元,增长8.9%,低于全省0.02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3元,增长8.0%,低于全省1.7个百分点。
(五)从新旧动能转化看,改革稳步推进
1.去产能、去库存效果显现。从工业去产能情况看,全市一季度水泥产量259.25万吨,同比减少18.54万吨,下降2.63%。重点水泥企业华新水泥实现产值6196万元,下降65.3%;东方水泥实现产值2379万元,下降64.6%。从房地产去库存看,全市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4%,增速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下降,一季度,全市待售面积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
2.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增长。在创新推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我市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和新服务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新动能不断积聚。
新型消费业态持续高速增长。一季度,通过网络实现零售额20.22亿元,同比增长96.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8.8%,拉动我市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1个百分点。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快速增长。奔阳汽车于2015年投产,主要生产汽车核心零部件,拥有1个发明专利和3个实用新型专利。汽车安全零部件生产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测试,生产资质获取严格,该企业的零部件生产在国内基本处于垄断地位,企业生产形势很好,订单已经排到了2017年。彤诺电子在PC行业整体下滑的大背景下,PC一体机和电脑DIY组装这两个细分市场逆势上扬。企业精准把脉市场,积极研发新产品,对接国际知名合作商,市场订单充足。一季度完成15万台PC一体机产品生产订单,实现产值1.34亿,同比增长5.0倍。富晶电子:3月份,企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75倍,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17.3%。
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季度,以电子信息、设备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5.8%、11.5%、3.9%,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5%、13.6%和12.3%,同比分别提高0.2、2.6和1.1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一季度,全市GDP增长6.9%,较上年底回落1.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较1-2月和上年底分别回落0.7和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较上年同期和上年底分别回落15.8和15.1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不足。一季度,我市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严重不足。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结构和投资额度来看,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老项目多、新项目少;小项目多,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少;在建的多,入库的少;签约的多,开工的少。一季度,全市施工项目146个,同比减少24个,下降14.1%,其中,新开工亿元项目38个,同比减少19个,下降33.3%。一是市场投资意愿低。受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因素叠加,部分企业对市场前景抱观望态度,市场投资意愿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二是重大签约项目落地难。受规划调整、用地需求、征地拆迁、供电及通信线杆迁移、要素成本等制约,以及企业对地价等要求不具备或者难以接受,造成落地难。三是重大项目建设慢。受到行政审批耗时长、土地指标少、基础设施不配套、征地拆迁进展慢以及企业自身融资困难等因素,落户我市重大项目落地难、落地重大项目进展慢。
(三)实体经济困难增大。一是企业回款率下降。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难。以万联机械、启科、华铁等为代表的企业资金回笼缓慢,导致企业由于前期垫付资金压力,不敢贸然承接订单。据企业调研,初步核算葛店开发区内企业应收账款达到10亿元以上,特别是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库存压力大,销售、管理、财务成本费用相应上升。企业资金缺口大。鄂州经济开发区内湖北鄂重、晨风轨道、兴冶精工等30家规模企业及辖区内在建项目,资金需求缺口在2亿元以上。二是企业用工、人才缺口大。我市劳动力人口供给难以满足我市入驻的众多企业需求。部分企业通过提高劳动报酬或者招收短期季工的方式来招揽工人,短期来看解决了部分企业缺工短工的问题,长期来看企业用工成本年年上升会带来我市工人内部流动性加剧及企业恶性竞争等风险。枫树线业等企业人平工资增长300-500元,并缺少短工,由于生产、管理等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实现持续增长仍然存在较多困难;灿光光电受同行业冲击存在较大的用工缺口;梁子湖区的重点行业服饰制造大型企业受到周边私人作坊影响,招工更加困难。企业专业人才缺口大。鄂州开发区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高分子材料、化工、机械、数控编程等专业领域。顾地科技、木之君、兴欣建材等企业需求专业人才30名。
三、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仍然延续了近几年来的下行态势,供给层次偏低,供给结构不合理仍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大稳增长、调结构的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大服务企业发展力度,确保工业稳定增长。一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大与科研院所对接力度,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年内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中心的企业,年内成功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企业,给予一定补助。二是继续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创优服务稳增长”活动,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监测调度,密切监控产能利用、停产半停产状况,有效防范化解苗头性问题和风险,合理引导企业和市场预期。三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强化财政、金融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确保资金、用工、电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保障。
(二)狠抓国家刺激房地产市场新政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一是认真落实楼市新政。去年我市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意见》,今年初国家又出台了降费减税等楼市新政。我们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楼市新政,为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二是支持房地产转型发展。鼓励企业依托城市新区、商务中心区、城市组团、特色商业区等载体发展生态住宅,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对于去库存效果不理想的地区,及时摸清库存现状,分城施策,因地制宜,协调多部门采取以租代建、以购代建等多种形式,在棚改中主推货币补偿安置政策,同时鼓励房产企业适度让利,降价入市,缩短去化周期,盘活资金。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是继续抓好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继续推行项目负责制,确保项目落地;二是对接好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选优选准投资项目,加强项目储备工作。三是要积极主动对接国家专项,大力争取国家各方面的支持,为我市投资关键作用的发挥提供有力保障。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15 鄂ICP备05017375号-1 主办:湖北省鄂州市统计局 地址:鄂州市凤凰街道寿昌大道45号 邮政编码 :436000 电话:027-60830197 E-mail:ezstjj@ezhou.gov.cn 联系人:刘华良 联系电话:027-60830856 点击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