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影响和制约鄂州城市发展的因素探讨 ---2016年鄂州城市发展统计报告

信息来源:监测一科 日期:2017-09-01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五个城市”战略构想,抢抓战略发展机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城市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一些影响和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依然存在,应引起关注。

一、城市发展取得的新成效

(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显著增强

2016年,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一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7.82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居全省第8位,比上年提升4位。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74983元,比上年增加6062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二是财政收支运行稳健。全年实现公共财政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税收收入达到32.43亿元,增长8.7%;公共财政支出达到100.19亿元,同比增长14.6%。三是投资消费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53.26亿元,同比增长1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45亿元,增长13.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连续12个月增速居全省第1位。四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同期的11.6:57.9:30.5优化为12.2:54.5:33.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达36.01%,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而城市年轻程度与城市竞争力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年轻指数可以判断各个城市未来的城市竞争力。鄂州市在全国五线城市中的年轻指数为66,居第33位,分别高出省内同类城市咸宁市和恩施州10位和15位,城市竞争力逐步增强。

(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2016年,全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促进了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交通机制不断创新。2016年,我市进一步调整优化公交线网,更新及新增节能环保型公交车20辆,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条,将城市公交线路不断拓展延伸到校区、社区、园区和农村;同时出台了《鄂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全年更新出租车30辆,并改造、新设和补设各具特色的公交港湾车站(候车棚、亭)139个,设置公交站名牌480个,全面提升市民乘车环境。全年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382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达到4499.3万人次。二是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抓紧交通民生工程的实施,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全年,全市共新建通村公路110公里,修复10万平方米损毁通村公路,打通了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完成葛湖一级公路、司燕线波形护栏的安装和涂镇雷咀村进村公路安防工程,完成新庙镇水月村村内循环路工程,积极推进泽林杨家洲危桥改造,进一步提升全市农村公路通行能力。三是城市园林绿化成效明显。2016年,全市主城区完成园林绿化建设投资1.88亿元,同比增长98%。新增绿地面积41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7.58%、绿化覆盖率43.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18加大对西山风景区改造力度,完成城区增绿补绿,实施“退菜还绿”和园林绿地灾后重建,完成黄石园博会建设工作。完成吴都古肆、鄂州大剧院、桔园等园林绿化改造。四是公共服务能力提升。2016年,全市实有城市道路面积达到514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701公里,同比增长9.0%,城市供水总量5648.11万吨,增长10.5%,用水普及率达100%。全年城市供气总量达3954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气量1700万立方米,用气人口达到13.65万人。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35天,比上年增加26天。

(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近年来,我市一直将保障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民生工程扎实有效推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民生支出投入加大。2016年,全市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保障类支出达到80.37亿元,同比增长20.1%,占全市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80.2%,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二是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16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41189元,同比增长10.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6元,同比增长8.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56.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68平方米。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理念发生转变。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7103.46元,同比增长9.9%。三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8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4%,比上年下降1.3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目标控制数。四是社会保障水平提升。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共制发社保卡80万张,共登记录入参保单位221家7730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最低待遇由255元/月提高到420元/月。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大整合,缩小报销比例差距,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门诊报销比例提高15%。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同比分别增长4.13%和18.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大幅下降,达到6702人,比上年减少6103人。

(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福祉稳步提升

2016年,在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我市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一是教育事业亮点纷呈。2016年,全市教育支出达到17.03亿元,同比增长22.2%。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资金8116万元,对49所薄弱学校进行改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了饮水设施、安全设施、教育信息化“三个全覆盖”。为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投入3500万元,启动市二中迁建工程。并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发挥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培养优势,打造特色项目学校。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大职教资源整合力度,投入2700万元,启动鄂州中专迁建工程。全市9所中职学校已与武汉韩泰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实行联合办学。二是卫生保障能力增强。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支出达7.83亿元,同比增长8.6%。医院、卫生院数达到489个,比上年增加10个;床位数达5804张,增长9.4%;注册护士达2986人,增长5.0%。卫生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方式日趋现代化。三是科技实力不断提升。2016年,全市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新增在孵企业81家,累计达到300多家。专利申请受理量和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达到1553项和423项,同比分别增长27.0%和46.9%。据初步统计,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达到2979人,同比增长22.0%;R&D经费支出达9.62亿元,增长53.9%;R&D经费投入强度达1.21%,比上年提高0.35个百分点。四是文化特色日益彰显。市政府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10000平米的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已动工。市博物馆“两个中心”已于正式面向社会开放,接待游客7000余人次,开展特色青瓷文化展陈列展及免费陶艺体验活动5场。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20千册,订销报刊杂志累计份数14430千册,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89%,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3.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五是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6年,我市参加2016年湖北省第七届“时尚假日”体育赛事,获得团体一等奖;健身气功全国站点联赛总决赛中,鄂州代表队勇夺易筋经集体赛一等奖、六字决集体一等奖,团体第五名的好成绩。组队参加15个项目省青少年年度比赛,获得10金2银10铜奖牌。广场舞、健身操、各种球类等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在全市城乡蓬勃开展。

二、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发展后劲支撑不足

目前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新旧动力转换不畅的问题,支撑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发挥作用仍显不足。一是重大项目支撑乏力。全年全市5000万及以上施工项目个数266个,比去年同期减少30个,下降10.1%;新开工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个数144个,比去年同期减少40个,下降21.7%。二是对外贸易竞争力偏弱。进出口总额是体现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虽然近年来我市对外贸易形势有所好转,但进口额一直大于出口额,贸易逆差的局面未得到有效解决。2016年,全市海关进口额达2.52万美元,海关出口额2.34万美元,进口额高于出口额0.18万美元。表明我市商品国际竞争力偏弱,必然会对城市健康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三是传统消费业态增长乏力。电子商务企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它带动了企业经营方式和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网上购物市场的日渐成熟,但对我市传统消费业态造成较大影响。2016年,全市主要零售企业万联实业和银泰百货零售额降幅分别为43.6%和11.3%;风华电子和工贸家电零售额降幅分别为15.3%和10.7%。

(二)旅游产业发展缓慢

旅游产业是城市发展的亮点,是对外展示和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全市已评定的A级景区5家,只有2家4A级景区,还没有一家5A级景区;星级宾馆9家,也没有一家五星级的,只有3家四星级。2016年,虽然国内游客与国内旅游收入呈小幅增长之势,但由于全市没有真正能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招牌”景点,直接导致近年来国外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呈逐步下降趋势。2016年,全市入境游客仅为658人次,同比下降53.9%,其中外国游客下降明显,降幅达到65.1%。国际旅游收入仅为34.55万美元,下降9.1%。同时,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产品档次不高、发展滞后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三)治安环境有待优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治安环境呈现多元化、复杂化格局,治安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全市公安系统虽然在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也明显得到提高,但一些薄弱环节的工作仍有待加强。2016年,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达922起,同比增长41.4%;刑事罪犯为982人,增长34.2%。刑事案件立案数和刑事罪犯总人数均呈较快上升势头,成为制约我市城市健康发展的一大短板,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四)综合管理水平不高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凸显。鄂州经济的跨越发展,特别是未来几年,随着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的建成投入运行,将会使城市人口进一步扩容,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因此就会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诸如:住房、医疗、教育、就业、棚户区改造及新规划涉及的拆迁安置,工业化进程涉及的土地产权出让等问题不断云集,需要城市综合管理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三、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增长新动能。借助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鄂州顺丰机场核心枢纽工程带来的机遇,加快推进我市电子商务、新型材料、农产品加工、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物流等产业基地打造,大力发展沿江宜港产业,努力实现“钢城”向“港城”转变。注重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挖掘传统产业中的新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深加工、精加工和“名、优、特、新”产品。加速推进葛店中部电商集聚区建设,力争电子商务、电子金融后台、电子结算中心等同步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引爆点。大力推行创新驱动战略,依托鄂州机器人产业基地、武大北斗产业园等,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航空都市区、三江港新城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多式联运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二)探索创新旅游模式,注入发展新动力。注重科学发展,不断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大旅游发展的机制和模式,将旅行社行政审批权、景区评定权全面下放到各新区。大力推动景区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一方面要打造以吴都文化、禅宗文化、商贸文化为载体的长江人文旅游板块。另一方面要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发具有鄂州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快推进葛山现代足球体育城等项目建设。

(三)强化社会治安管理,提高群众安全感。社会治安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管好社会治安是社会管理的根本。近年来,流动人口犯案率逐年上升,要明确综治维稳中心、村队、派出所的管理主体责任,要形成合力,全面推行分类式、轨迹式、包干式、台帐式“四式”管理模式。要切实加强刑释解教等特殊群体管理以及流动人口、虚拟社会帮教和管理,加快信息录入并建立信息化档案,分类建立行之有效的帮扶管控制度;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强化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增强流动人口、特殊群体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

(四)加强综合管理水平,提升社会和谐度。坚持把宜居放在首位,统筹规划建设市政设施、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构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将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作为服务管理的重点,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和矛盾。不断创新和改革社会管理的方法和制度,一方面构建良好的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社会综合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综合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交交通线网,加快城市公交场站建设,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美誉度、市民认可度和幸福感。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15 鄂ICP备05017375号-1
主办:湖北省鄂州市统计局  地址:鄂州市凤凰街道寿昌大道45号
邮政编码 :436000 电话:027-60830197 E-mail:ezstjj@ezhou.gov.cn
联系人:刘华良 联系电话:027-60830856 点击总量: